1)第五百零二章 反击之山海关上_抗日保安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山海关是由明朝大将徐达始建于洪武十四年,因位于山海之间(北面是燕山余脉的角山,南面是渤海),故名“山海关”,归隶永平府管辖。

  明朝嘉靖年间,蓟镇总兵戚继光重修了山海关以及附近的长城段――角山长城,并在关城以北修筑了北翼城,以东的欢喜岭(又名凄惶岭)上修筑了威远城。

  崇祯年间,兵部尚书孙承宗在关城以南及海边修筑了南翼城和宁海城。宁海城背接长城,城高三丈,周长一里,从陆地直插海中,状似龙首,故又称“老龙头”。此外还有各类城堡、水关、墩台等多处,星罗棋布,相互呼应。

  从北向南,角山、北翼城、山海关、南翼城、宁海城;从东向西,威远城、东翼城、山海关、西翼城。这八座城堡形成了一个以山海关为中心的巨大十字。此外,在威远城的东北方向,还有一个九门关,也是战略要地。

  以上这些国防工事共同组成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严密坚固的山海关防御体系,历来是中国最紧要的军事重镇之一。

  第92师274团光复抚宁县城之后,便不顾疲劳,马不停蹄地赶了过来。只有抢日本援兵到来之前,才有希望拿下山海关,迈出挺进东北的第一步。

  月色朦胧,角山长城下突然窜出几十道黑影。古诗有云:自古尽道关城险,天险要隘在角山。长城倒挂高峰上,俯瞰关城在眼前。说的就是这角山长城。

  “放!”

  几名身背绳索的士兵从背后取出一个铁爪钩,一头是锋利的铁爪,另一头则连着绳索。这个小玩艺儿在江湖上鼎鼎有名,人称五爪龙,是翻山越岭、偷城奇袭的必备利器。只见他们将五爪龙拿在手里旋转几圈,呼啦一声便扔了上去。五爪龙带着绳索直扑墙头。铛,只听一声脆响,铁爪已经紧紧勾住墙头上的砖石。

  士兵们伸手拽了拽绳索,感觉已经抓牢了。便开始爬墙。这些士兵虽然跟特战旅没法比。但也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单就这爬墙一项,不在后世的武警特警之下。第一批士兵顺利爬上城头之下,确定周围没有危险,又把其余士兵全部拉了上去。

  角山长城西面地势较缓。城墙也较矮。战士们很快都攀登了上来。幸运的是。此行并没有惊动日军。事实上,角山长城一共有1500米,日军也只是在山脚下的旱门关和山顶的大平顶有部队驻守。其中大平顶是角山主峰。又号称万里长城第一山,地势极为险要。古人曾作诗:自古尽道关城险,无险要隘在角山。

  “排长,接下来怎么办?”

  排长借着月色眯着眼睛看了一会儿,挥手道:“走,先去大平顶!”

  战士们弯着腰,快速向角山扑去。有趣的是,尽管行军速度很快,却几乎听不见声响。这也是一种特殊技巧,

  请收藏:https://m.bqga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