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三十三章 赏炮中_抗日保安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郭总监屈指算了算,说:“呃,呵呵,像这种75口径的野炮还真不少。我算了一下,各种型号加起来总共有33门。”

  郑卫国惊讶地说:“有这么多?”随之而来的是一阵狂喜,说实话,这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期。

  要知龗道日军一个常设挽马制师团也不过36门75口径野炮。当然,郑胡子手上是一个集团军,从建制上比师团要高两级,而且日军一些精锐师团已经在换装91式105毫米野炮了。

  程政委也感到奇怪,说:“是啊,老郭,怎么你这里野炮比山炮还多?”

  虽然同为75毫米口径,但野炮的射程、威力、重量等数据都比山炮要大得多。一般来说,一支部队里面轻便火炮会多一些。

  郭总监笑道:“呃,这个还真没想过。这批火炮主要来援于兰封战场的缴获,可能是因为山炮比较轻便,大部分都被日军给带走了吧!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洪水太大,把山炮给冲到泥浆里面了。”

  郑卫国点点头说:“嗯,确实,战场上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其实还要算上一些其它的原因,比如97军以前的山炮部队损失严重,野炮虽然笨重,但因为保护得好,损失反而小一些。

  又比如八路赠送了几门野炮,郑胡子又回赠了一些山炮,一进一出就导致了野炮比山炮还多的情况。

  此外,53军北上汇合的时候也是野炮多。山炮少。当时53名下有6门野炮6门山炮,63军的山炮全丢了,只剩下4门野炮。

  其实最可惜的就是63军,他们当年入关的时候可是有一个炮兵团(东北军的装备啊,传说中的德械师都只能流口水)的,但这几年折腾下来只剩下四门野炮了。这次去冀东,由于路况太差干脆就没带,只是临时从53军调拨了一个六门制山炮连。

  郭总监又介绍说:“我们野炮部队门前的主力就是这种日制38年式75毫米口径野炮,一共有24门。这种炮是明治38年也就是公元1905年研制成功的。”

  程政委笑道:“哟,这么巧。我也是1905年生的。没想到这铁家伙跟我还是同龄人呢!”说完大家都呵呵笑了起来。

  郭总监笑道:“不错,从研发时间来看这种炮也算是爷爷辈的了,但性能还过得去,只是其中三门有点毛病。我打算送给军校……”

  说到这里。大家又会心地笑了起来。程政委更是感慨万千。回想当年在鄂豫皖的时候,一门81口径的迫击炮都当成了宝贝疙瘩。现在倒好,一两千斤重的大炮都嫌累赘了。

  郭总监又带着大家往前走。穿过一个接一个的掩体。这些掩体相互之间都是打通的,每一个掩体里面都放着一门日制38式野炮。不过最龗后面几个掩体是空着的,郭总监解释说有两个四门制

  请收藏:https://m.bqga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