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90章 交钞的短板(第二更)_大宋勇武赵宁郭京岳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宁说道:“诸位觉得这银币如何?”

  “陛下,臣去年就听王宗濋反馈过,这东京银行,每天至少有一万贯损坏的钱,到银行来兑换,其中有三分之二是一文钱,由于这种货币面额小,使用频次更高,所以容易损坏,此次银币没有一文钱,恐怕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一文钱里掺杂银,对银的含量精度要求非常高,这会加大做工难度。”陈规说道。

  “格物院的度量衡不是已经精确到克了吗?”

  “是的,如果一定要制作,可以制作出来,但是……”

  赵鼎说道:“但是工序繁琐是吗?”

  “大相公说的是。”

  “是可以通过其他材质,混合银制成的吧,银象征性地加入一点点。”赵宁接过话来。

  这个问题其实是个很严肃的问题,它还不仅仅是与西域通商的问题。

  货币的稳定关乎到经济发展。

  交钞推行了十余年了,但其实就目前来说,大宋还有许多地方是没有使用交钞的。

  原因很简单,银行数量有限。

  例如广南西路许多州府,没有银行,既然没有银行,民众怎么去兑换交钞呢?

  “老臣觉得,没必要制造一文钱的银币。”蔡懋说道。

  “为何?”

  蔡懋说道:“过去的铜钱,在民间还是有大量流通的,朝廷没有必要增加负担。”

  “蔡相公此言差矣。”钱喻清站出来说道,“这些年铜钱收了不少上来,就我了解到的广南西路不少州府下的县,已经出现严重的钱荒,广南西路的甘蔗种出来,价格是京畿的五分之一,因为根本没有人买,不是民众不愿意买,而是手里没有货币,这岂不就是陛下的《货币通论》中的通缩?”

  他又说道:“通缩所造成的民生灾害,比毫无节制的发行货币的通胀更可怕。”

  “那完全可以让地方粮储司,拿着交钞,去农家购买粮食,以官府的手段,将交钞流通到农民手中。”蔡懋说道,“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何必要大费周章?”

  “蔡相公难道不知道,偏僻地带的农民根本不敢收交钞?”

  “那便是银行配置不合理!”

  “银行配置到偏远地带,要定期从京师运送交钞过去,风险极大。”

  “难道铸造银币,运输过去,风险就不大?”

  “蔡相公有所不知,这银币最大的优点是耐用,若是投入民间,可以大大缓解小额货币的更换。”接过话的是虞允文。

  虞允文继续说道:“一张一文钱的交钞,使用寿命大约在五年到七年,流通频繁的地方,气候潮湿之地,寿命更短,例如广南东路,一文钱的交钞,使用三年,就会破旧,甚至损坏,货币一旦损坏,持货币者就是平白无故的损失,前些年还好,最近两年,由于货币损坏越来越多,广南东路许多人不敢再用交钞,这对当地原本兴盛的商业产

  请收藏:https://m.bqga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