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14章 御驾长安城(第一更)_大宋勇武赵宁郭京岳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卿言之有理。”赵宁点了点头,“不过要建立军政中心,也得有部分民生和商业支撑。”

  张浚叹了口气说道:“可惜此时的关中,不比前唐的关中。”

  图谋西域,重开陆地丝绸之路,就必须重建长安。

  这也是赵宁派胡铨这种含金量极高的官员去长安任职京兆府尹的原因。

  但可惜,进入宋代,关中凋零了。

  关中凋零,不仅仅是经济凋零。

  自安史之乱后,常年征战,自然资源被开发到极点,河流淤堵,植被也被大量砍伐。

  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唐以前的宫殿,一座比一座大。

  例如大唐的大明宫,例如大汉的未央宫,秦朝的阿房宫等等。

  这些宫殿能修建得非常大,是因为那个时代关中以及周边,有大量的巨木。

  但巨木的生长跟不上砍伐。

  到了明代,朱棣要在北京修建紫禁城,都是费尽心思从西南边远之地找的少之又少的巨木回来的。

  这也侧面地说明了,唐以后,关中自然资源的调令。

  古代不同于21世纪,古代城镇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要求极高。

  赵宁想要重振长安,没那么容易。

  更别说,这个时代的经济中心已经开始南移,且开始东移。

  长安更像一个被许多这个时代的超级大都市孤立在西北的落魄旧贵。

  想要给这个落魄的旧贵输血,需要长途的运输。

  恰恰商业中,消耗最大的就是中途的运输。

  这将会大大增加商品的成本。

  不过赵宁既然派了胡铨到长安,自然算过一笔经济账。

  任何一个国家战略的背后,都离不开一本经济账。

  亏本生意可以做一段时间,但不可能一直做下去,投进去的钱,毕竟有收益出来。

  哪怕这个收益是在二十年或者三十年之后。

  这至少说明,整个经济模型是健康的。

  只不过时间跨度大,可变风险会增多而已。

  “当今商业繁荣之地,无外乎京畿、东南和成都三地,想让这三地为关中输入商品,恐怕不妥,即便能运来,商品价格也非常人能承担,没有大量的买方,商人们是不会想着把商品大规模运到关中来的。”

  “不过……”赵宁话锋一转,“要经略关中民生和商业,也不是不可能。”

  “看来官家早已有了定策。”

  “陕西人丁近千万,良田六千万亩有余,之前定期向京畿供给粮食,但这些年从交州、占城和南方一旦运输过来不少粮食,陕西完全可以自产自销,只要粮食供给没有问题,再兴旺其他行业是可行的,即便资源遭到破坏,但若能打开丝绸之路,使西域广袤的商品经过长安,流入到中原,长安可成为东西交流的枢纽。”

  张浚这才意识过来,不由得一怔,立刻说道:“官家所言极是,西域商品正是中原缺少的,只要西域商品来中原,必然受到那些有

  请收藏:https://m.bqga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